王志濤--“邏輯層次”對于教學的啟示
邏輯層次是NLP中非常重要的理論。羅伯特•迪爾茨在其著作《從教練到喚醒者》中提到,邏輯層次理論是基于*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格雷戈里·貝特森(Gregory Bateson)在1973年提出來的學習和改變的四個基本層次,每一個層次包含的元素都來自于它下面的層次,自下而上的每一個層次都會對個體、組織或系統(tǒng)產(chǎn)生更大的沖擊力。其中學習層次零的特點是指具體的反應,即人的本能反應。在這一層次沒有改變發(fā)生。
?學習層次I是指改變具體的反應(本能反應),通過重復與強化,發(fā)生糾錯性行為改變。
?學習層次II是基于學習層次I進行改變,通過行動方案和策略組的選擇實現(xiàn)改變。
?學習層次III是基于學習層次II進行改變,即自我系統(tǒng)、身份層次的改變。
?學習層次IV是更高層次的“覺察力和頓悟”,貝特森認為最有可是能以某種類型的靈感或頓悟出現(xiàn)。貝特森將其稱之為“更大的頭腦”或“連接方式”,以及愛因斯坦所指的“上帝的思想”或宇宙,這種靈感和頓悟的源泉是超越個體的。這即是精神層次。
羅伯特·迪爾茨于1990年在貝特森的基礎上發(fā)展出“邏輯層次”理論。這是一套理解人類思考、溝通和改變的模式。他認為,人的大腦有六個層次去處理各種信息:
(一)環(huán)境層(Environment):在哪里?什么時候?和什么人?
(二)行為層(Behavior):我需要做些什么?
(三)能力層(Capability):我已掌握了或尚需掌握哪些能力?
(四)信念和價值觀層(Beliefs/Values):什么是重要的?我有怎樣的信念和價值觀?
(五)身份層(Identity):我是誰?我以怎樣的身份去實現(xiàn)自己的人生?
(六)精神層(Spirit):我與世界的關系是怎樣的? 我人生的意義為何?
通常涉及到個人成長方面,只需用到較低的五個層次,即環(huán)境,行為,能力,信念或價值觀和身份認同。層次越低的問題,越容易解決。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多是環(huán)境及行為層次的問題,當問題是在信念價值觀的層次的時候,解決起來就更為困難。一般來說,一個低層次的問題,在更高的層次里容易找到解決方法,反過來說,一個高層次的問題,用一個低層次的解決辦法,則難以有效果。迪爾茨認為,越高的層次對人的思想或行為模式的影響力越大,從低層往上探究高層次的思維模式,這種過程往往能夠挖掘出問題的關鍵。所在較低的層次不一定會影響到較高的層次,但較高層次的轉(zhuǎn)變必然會影響到其底下層次。如一個學生因為有著強烈學習成功的信念,即使在缺乏好的環(huán)境,缺乏有效的行為和認知策略的情況下也可能會取得成功,是因為這種成功的信念會驅(qū)動他逐漸發(fā)展出更有效更恰當?shù)男袨檎J知策略去進一步達成他的目標。
環(huán)境層:創(chuàng)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(huán)境。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有效的行為方式和認知策略,降低他們對陌生知識及技能的焦慮,提升他們的能力,增強他們的信念并持續(xù)激發(fā)他們的學習動機。NLP認為,靈活性*有控制力和影響力。靈活的老師懂得從學生的角度出發(fā),調(diào)整自己去適應學生的需求。靈活的老師既是課堂活動的參與者又是組織者和管理者。作為參與者,老師應具有親和力,隨時融入到學生之中,與學生一起交流、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。以積極飽滿的情緒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學習潛力,充分發(fā)揮其主動性。在課堂活動的組織上,可采用小組討論、情景模擬表演等多種形式靈活變通,使學習充滿樂趣。只有在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,學生才會帶著積極的情緒投入到學習中,自然地產(chǎn)生人際交際的動機。
行為層:適當糾正學生的錯誤。在練習中,學習者往往難以避免產(chǎn)生錯誤。老師如果過多地糾正學習者的錯誤,可能會導致學習者感到焦慮和不自信。原因是:學習者把自己學習的行為習慣問題歸因為是能力問題,以為自己“缺乏學習的天賦”,沒有能力學好相應的知識和技能,失去了學好相應的知識和技能的動力。因此,老師要懂得使用一些恰當?shù)募m錯方法,參考NLP中設置積極的心錨例如在外語的教學中當學生經(jīng)常性地出現(xiàn)同樣的語法問題時,老師可以先制作一些彩色的卡片,上面寫著應注意的正確的語言形式,然后把卡片固定在教室的一個地方,微笑地指著卡片提醒學生。逐漸的,重復多次后,再把卡片上的內(nèi)容去掉,甚至把卡片抽離,同樣只需微笑地指著同一處地方,學生就會自然產(chǎn)生條件反射,并迅速自己糾正錯誤。
能力層:開拓學生的學習潛能。NLP認為,每個人都擁有使自己成功快樂的內(nèi)在資源,有的人只是由于沒有適當?shù)牟呗院图记啥鵁o法利用這些資源來構建思想。所以老師的責任就是幫助學生發(fā)展這些策略和技巧。同時,每個學生的思想、行為和情感的組合都有一個模式。老師應該幫助學生探索成功的組合模式,調(diào)整那些不太成功的模式。所以,在課堂教學中,老師要啟發(fā)、指導學生發(fā)展好的學習策略,引導學生向優(yōu)秀的同學學習。通過洞察別人的內(nèi)心世界,探索別人主觀體驗的結構,看看優(yōu)秀的人是怎么做到的。
信念層:培養(yǎng)學生積極的學習信念。積極或消極的信念對于學習成功與否具有重大的影響。強烈支持性的信念不僅有助于成功,更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自身的內(nèi)在資源。因此,在課堂教學中,老師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一些積極的學習信念,讓學生知道,“凡事至少有三種解決的辦法”;“過去并不等于未來”;“沒有失敗,只有反饋”;“每個人都具備了進行改變的內(nèi)在資源”。積極的信念滲透到課堂教學中,就會潛移默化進入到學生的潛意識里。學生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,在學習中就會肯定自我,信心倍增,并把焦點放在未來的改進上。另外老師要善于發(fā)現(xiàn)每個學生的優(yōu)點,時時給予學生贊美和肯定,這樣將極大提高學生追求成功的學習動力。
身份層:賦予學生不斷進取的原動力。學習者是否有強大的學習動機與他們的身份認同更是緊密相連。學習者的身份認同越明確,他們的學習動機越強。反之,缺乏人生定位的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往往不高或難以持續(xù)長久。因此,在課堂教學中,老師要重視創(chuàng)設人際交際的情景(如前面章節(jié)提到的各種各樣的討論),讓學生自由表達他的思想和情感,更好地認識自身的價值,擁有更多的自信心。此外,老師可以講述一些成功的行業(yè)的人物的故事或是自己的故事,引導學生探索屬于自己的發(fā)展路徑;也可以引導學生思考:如果他們擁有巨大的潛能,他們希望將來成為怎樣的人?學好當前的知識技能講怎樣助于達成自己的人生目標?
通過思考和回答這些問題,學生就可以有機會為自己的人生定位,樹立遠大目標,并產(chǎn)生為目標的實現(xiàn)而努力奮斗的動力和決心。
王志濤 老師
中國培訓行業(yè)*理論創(chuàng)始人
知名教學技術專家,*理論創(chuàng)立者
曾任人眾人教育集團課程研發(fā)總經(jīng)理
曾任寓學于樂教育研發(fā)院院長
曾服務汾酒集團商學院、中國電信天翼互聯(lián)網(wǎng)學院、
北京大學、長江商學院等知名高校 特聘講師
出版專著《*:基于建構主義的整合教學模式》
轉(zhuǎn)載:http://www.jkyingpanluxiangji.com/zixun_detail/31867.html